前段时间,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一个有关802.11n网络中天线使用的问题。作为思科AP 1250草案的客户,读者被建议在他的网络中始终使用单一类型的天线。他想知道,如果一个给定的11n连接的两端各有三个天线,他为什么不应该为了优化性能而混淆配置的天线。
读者的想法是,使用不同类型的天线(如全向天线、高增益和方向性的全向天线)可以使AP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(MIMO)能力在给定传输期间使用接收最强的天线进行通信。他还想知道如何将每个AP的三个天线相距几英尺。他推断,如果在传输路径上有障碍,三个天线中的一个可能会有“更好的”信号。
一般来说,这种思路更符合802.11早期版本的设计理念,在早期版本中,多路干扰是WLAN管理员的包袱。传统的a/b/g Wi-Fi网络在通信两端使用两个天线进行分集;换句话说,是为了帮助减轻多路径的影响。
相比之下,多路径是802.11n改进吞吐量的最大贡献者之一。802.11n的设计前提是同时并行发送两个、三个或四个天线中的一个信号。简单地说,障碍物会导致信号反弹并增加接收端的信噪比,以获得更好的吞吐量或更大的覆盖率。
思科的技术营销工程师Frederick Niehaus进一步解释说,公司应该追求RF电池的性能一致性。因此,他说,在任何给定的电池中,最好保持天线的相同,并且通常在相同的功率输出下工作。他把天线的行为比作灯泡。如果你是“客户”,你更有可能在一个有10个100瓦灯泡的房间里看到更一致的“覆盖”(光线),而不是在一个有5个100瓦、5个50瓦和10个25瓦灯泡的房间里。
除了更好的覆盖可预测性,Niehaus指出,混合天线“会破坏”定位应用。这是因为一根天线比另一根天线探测到更强的信号,而部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位置测量更有可能失败。
Niehaus补充说,信号强度的差异也会对声音造成问题。不同的功率级别往往使客户端想要从一个AP跳转到另一个AP——只要信号最强——这可能会导致连接不稳定并降低语音性能。